北理工召开海外访问学者、留学归国人员交流座谈会



  2015年4月10日上午,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海外访问学者、留学归国人员交流座谈会,该活动是北理工教师发展第121期活动,也是启智沙龙系列活动之一。座谈主要围绕海外学习收获与感受、国内外关于大学课堂言论导向的做法两个话题进行。活动由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庞海芍主持,伟德bevictor中文版官网副校长赵平出席了本次活动,应邀参加的还有宣传部副部长王征、人事处师资培养科科长何骁威、国际交流合作处对外交流科彭姝。来自我校化工学院、材料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光电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物理学院、宇航学院、自动化学院、教育研究院的共近20名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赴海外学习访问。与会教师分享了自己海外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就访学经历、人才培养、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化工学院陈晋南、法学院郭德忠、计算机学院李建武以及人文学院张峰、宇航学院赵颖涛、管理学院倪跃峰、自动化学院马宏宾、教育研究院靳贵珍、刘进等老师纷纷发言,积极参与讨论。

  对于出国访学,我校派出的绝大部分访问学者能够珍惜访学机会,充分利用访学期间的各项资源优势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合作研究、从事助教、参加学术会议等各种学术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师们认为,访学的目的是“学”,如果能在访学期间做助教或主讲一门课,甚至攻读学位,可以增加压力并使访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访问学者们还通过访学积极结识外国同行专家,参与合作研究并将其延续至回国后的工作中,促进了我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国际化。

  此外,针对近期国内大学课堂言论导向话题引起的争论,与会老师们围绕道德教育、价值观导向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出国学习之后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西方社会,也更加爱国了。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课堂教学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具体问题,用政治理论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同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多读经典著作,在读书中明辨事理。无论怎样,作为在课堂上是掌握话语权的教师,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课堂上的言论并非不设限。正所谓“学术有自由,课堂有纪律。思想宜深远,行为有边界”。

  在谈到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异时,老师们认为,国外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关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到教育目的与宗旨,要从评价机制的改革做起。其中,教师要身体力行,在教学中做到创新,通过课堂教学、作业及考试导向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国内教育应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相邻学科,这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大学课堂的课时量普遍偏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最后,赵校长对于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导向总结了三点意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思想政治课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老师的责任,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第二,国外教育接受价值观的多样性,这值得国内学习。但是在允许价值观多样性的同时,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教育学生不能违背主流价值观;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导向应该从小就抓起,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应该言传身教,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活动的尾声,庞海芍主任对座谈的内容作了总结,并对各位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和热心分享表达了真挚的谢意。与会教师表示非常喜欢启智沙龙营造的轻松、温馨的交流环境,座谈会持续2.5个小时大家依然意犹未尽。

分享到: